精益生产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力学院 > 专家视角 >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精益改善误区之“表面效率陷阱”

2021-08-11      
分享: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对于生产效率是这样定义的,单位时间的产出。很多人对于这一定义往往会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单位时间内的产出越多越好,其实不然。例如,客户需求为每天100件产品,此时10人每天生产120件产品,其中多出来的20件产品不能算作真正的效率,而是“表面效率”,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表面效率,就会掉入“表面效率陷阱”,从而衍生出诸多的浪费。而如果我们通过改善,实现8人在一天能够生产100件产品,减少2人,这才是生产效率的真实提升,被称作真正效率。那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又会各自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下面笔者跟大家做详细的分析。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精益改善误区之“表面效率陷阱”


第一种情况


客户需求为每天100件产品,此时10人每天生产120件产品。看似比实际需求多产出了20%的产品,因此我们有些员工还沾沾自喜,自认为为公司创造了超出公司要求的业绩。有时甚至是公司管理者,也认为这是比较好的做法,甚至在有的场合,例如晨会上,对相关作业者进行表扬,给予超产激励。这样就给员工传递了一个信息,认为只要拼命的生产,哪怕现场堆满了库存,也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殊不知,这样做其实是充满风险的。


究竟有哪些风险呢?


第一,如果我们只顾拼命地生产,而忽视客户需求的话,一旦客户取消某些订单,将导致我们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销售不出去,从而积压在仓库,进而导致资金链紧张的局面。

第二,即使客户没有取消订单,但是后续的需求减少了很多。那么公司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发现现场的作业人员过多了,或者是员工上班时间比以前少很多,没有了加班,导致员工抱怨,从而出现员工成批离职的情况。而一旦到了市场行情转好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作业人员可用,又要急着去招聘人员,即使招到了作业人员,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这些员工,可谓得不偿失。

第三,追求表面效率会让员工只顾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这并不能全怪员工,主要还是管理的导向问题,一味地追求超产带来的忽略质量。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精益改善误区之“表面效率陷阱”


第二种情况


客户需求为每天100件产品,通过改善,实现8人在一天能够生产100件产品,这才是真正的效率提升。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


首先,通过改善实现了8个人完成10个人的作业,可以节省人力,提升人效。节省下来的2人可以支援其他产线或其他部门,给公司招聘减轻压力。

其次,通过改善提升了现场的交付能力,即使客户端发生了订单的变化,也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不会过多地增加库存,减缓公司的经营压力。


既然已经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效率提升,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提升效率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种常见的操作手法。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精益改善误区之“表面效率陷阱”


首先,可以对生产线的整体生产能力做评估,然后识别瓶颈工序,通过线平衡改善生产线的生产不均衡的情况;

其次,可以通过对设备的生产负荷及计划的安排来平衡各个设备上的生产,使得各个设备的生产尽量均衡;


接着,还可以通过拉动生产,根据后道工序的需要组织生产,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物料超市的方式来配合瓶颈工序组织生产,从而使生产顺畅,减少工序间的在制品。


以上是常见的提升效率的手段。现场是相对复杂的,要想掌握现场的第一手信息,做到及时改善及正确改善,得做好三现主义,只有真正融入现场,扎根现场,才能做好改善。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樊华明先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略合作伙伴
优制XPS,一套体系,五大版权
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制专属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