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在精益车间生产管理活动中,建立精益车间成本管理体系来降低成本的方法,下面优制继续为大家进行总结:
建立精益车间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制度
为了对精益车间成本加以控制,在成本管理中,采用标准成本方法是一个有效途径。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当完成的精益车间成本标准。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
1. 精益车间标准成本的分类
精益车间标准成本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可以分为两种: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精益车间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制定理想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水平。
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精益车间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一般的生产消耗水平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在计算这种标准成本时,把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损耗也计算在内,使之符合生产实际,成为切实可行的成本标准。
正常标准成本从数量上来说,应该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应当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应该使用正常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的用途是揭示成本降低的潜力,因其提出的标准太高,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2. 精益车间标准成本的制定
精益车间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以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进行。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无论是那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得出成本标准。
3. 精益车间目标成本
精益车间的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虽然都可以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但二者之间的含义、指导思想和制定方法有所不同。“标准成本”是20世纪初出现的,是科学管理的作业标准化和成本管理的结合的产物。
“目标成本”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是成本管理与目标管理结合的产物,强调对成本实行目标管理。精益车间目标成本的制定,从企业总的经营目标开始,逐级分解成基层的具体目标。制订时强调执行人自己参与,专业人员协助,以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目标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明确的目标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能够对成本中心的管理人员起到促进作用,自发的选择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法,鼓励人们经过努力实现企业的成本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精益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