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咨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力学院 > 专家视角 >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正确理解标准工时

2023-04-23      
分享:

  企业中的朋友都清楚标准工时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标准工时是管理的基础,可以使工作人员制定准确的计划、按时实施工作并客观评价工作结果。一家企业想要通过推动精益生产,实现“短交期、低库存、零不良”,没有标准工时作为基础是不很难实现的。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正确理解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作用和意义


  要实施标准工时,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对标准工时的作用和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证,那么标准工时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作用呢?


  1. 用于新产品报价,新产品需要测算相关制造成本,这就需要企业具备标准工时的基础。
  2. 用于订单交期确认,业务接单需要和客户确认交期,这就需要进行产能负荷分析,产能负荷分析的基础就是标准工时。
  3. 用于工厂编制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编制要根据产品的标准工时换算出产能,确定可以安排的生产数量,可见,标准工时也是计划制定的基础。
  4. 用于工厂招聘新员工、购买新设备,生产资源包括新员工和新设备的准备,需要根据负荷与标准工时做需求计算。
  5. 用于效率的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作业方法优劣的评价都要以标准工时为依据。
  6. 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价的基础就是标准工时,企业ERP系统的基础数据支持,如MRP运算、成本核算、APS、MES等的运转都需要工时数据。
  7. 用于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估,改善工作的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都需要使用工时数据。


  由上可见标准工时用途非常广泛,工厂规划、生产工艺的分配、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也与工时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标准工时或者标准工时偏差较大,也会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


  1. 报价没有准确的依据。业务报价太高,影响接单命中率;业务报价太低,接单后产生亏损。
  2. 无法准确地评价生产负荷和实际产能。生产负荷过高,生产延误影响出货;生产负荷过低,造成人员、设备、场地浪费。
  3. 无法准确评价生产绩效。生产实绩不清,无法体现过程效率,生产效率过低,原因责任无法归结。虽有推动改善,却无从评价效益。
  4. 工价制定缺乏准确的依据。


标准工时的特征


  了解了标准工时的作用和意义之后,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标准工时的一些特性,标准工时具备以下的特征:


1、客观性

  对应于某一通过动作方法研究且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其标准时间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量值。它是大多数人能实现和必须遵守的标准。


2、可测性

  所有的工时都应该是可测量的,测量的过程就是衡量标准化程度的一种方式。如果作业没有标准化,每个人做法都不一样,就无法测量。如果作业的手法、顺序都被标准化了,每个动作都可以被衡量。不管是生产人员还是非生产人员的工作都是可以量化的但前提就是在测量之前对作业进行标准化。


3、适用性

  标准工时应该是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不强调以十分敏捷的动作或极端缓慢的动作进行作业,或将机器参数调至不正常的状况而完成某项操作的时间。工时制定不能过于严格,严格到工人非常努力也达不到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工时制定过于宽松,不用努力就可以达成,也是不合理的。在作业标准化之后制定标准工时,应先利用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等方法获取最优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作业测定的方法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最优的作业方法才是制定工时的依据,所以要先利用各种改善技法优化作业过程。


何时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在什么时间制定呢?每个企业不太一样,有的企业甚至已经量产几个批次,还没有出工时,是不应该的。生产线排位、人力需求制定都没有科学依据。工时测量应从新品打样就开始了,如图1所示。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正确理解标准工时


  1. 新产品打样IE参与样品制作过程,完成新产品的第一版次标准工时,此时的标准工时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主要用于报价、生产线规划等。
  2. 小批量试产IE将有机会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工时修正,但因为批量尚不大,故无法使工时准确度修正至合理,但参考的数据将会接近客观,对于量产阶段的产能规划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第一次量产IE完全有条件根据实际的生产将标准工时修正至最优客观状态,此时的标准工时可以作为生产绩效评估的依据。
  4. 第N次量产(持续改善阶段)工艺的不断改良及IE针对作业方法的不断调整优化,使个别工序的标准工时逐渐缩减。


标准工时的构成


  要理解标准工时的构成,首先需要明确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工时是指经过训练合格,具有平均水准的操作人员在正常的作业环境及状态下,用合适的操作方法,按普通熟练工人正常速度操作而完成合格的某工序或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标准工时定义:


  1. 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工的搬运重量不超过4.5kg可视为正常条件。如果某个工序正常情况下使用电动螺丝刀,因为出现故障,临时改用手动螺丝刀,这种情况下的工时是不能作为标准工时的。
  2. 熟练程度——即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程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至于中等偏上水平如何界定,一般由车间的班组长把握。
  3. 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相关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如果在测量时,工位没有作业指导书,IE人员至少要与班组长确认该作业方法是否正确,也可以根据经验判断作业方法是否合理。
  4. 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也就是说强度不能过高,速度不能过快。
  5. 质量标准——产品需要达到质量标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标准工时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操作时间(即观察时间)、评比系数和宽放时间。基本操作时间指员工在工位上操作所有的动作过程耗用的时间。作业员作业的过程是现场实际的过程,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过程,作业员的速度不见得是工业工程师认定的标准速度,这个时候要进行时间评比,评比系数是对观测时间的修订。比如遇到的员工做得非常快,测得的时间就会比较短,大多数员工是达不到那个水平的,所以要把时间拉长一些,反之,如果遇到一个员工做得比较慢,观测到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就需要把时间缩短一些,以适应大部分员工的水平。用一个系数来体现,就是评比系数。宽放时间是考虑作业员作业过程中的某些需要,给予一定的宽裕时间。有人参与的工作一定要给予适当宽放。科学的标准工时数据必须由上述三部分构成。


【优制精益咨询好文】正确理解标准工时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精益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略合作伙伴
优制XPS,一套体系,五大版权
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制专属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