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辅导其他企业开展VSM项目过程中,发现企业之前虽然也自主开展过类似的精益改善活动,但是车间现场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半成品库存堆积严重,生产部门被计划催的焦头烂额但依旧无法准时交货,整个生产流程依旧非常不顺畅。按理说,绘制完价值流图并有效实施后,后续应该会看到很大改进,但现场效果却差强人意,问题出在哪里呢?
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在绘制未来价值流图的过程中,在如何选择定拍工序的关键点上很多企业都犯了错误,混淆了定拍工序和瓶颈工序,甚至在企业内担当精益或IE职位的人也无法分清两者的区别。
因此,为了避免企业投入了众多资源开展价值流改善活动而最后收效甚微,本文将针对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对定拍工序和瓶颈工序的区别进行梳理,希望能给予各位帮助。
首先,瓶颈工序和定拍工序的定义不同
瓶颈工序(Bottleneck Process)的定义来自高德拉特博士的“约束理论”,是指一个生产流程中节拍最慢的环节,顾名思义就是制约整条生产流程产出量的工作步骤或工艺过程。从字义上理解,瓶颈英文叫Bottleneck,即“瓶颈”,就是瓶子的脖子,瓶子的脖子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过程也是一样,生产运作流程中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的环节就称之为瓶颈。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如人、原材料、设备、信息、方法等与生产有关的因素都可能成为瓶颈。
定拍工序(Pacemaker Process)则是价值流中的概念。顾名思义,定拍工序是生产流程中唯一接受计划部门下达的生产指令的工序,它确定了整个生产流程的生产节奏,并且其他工序的生产由定拍工序控制。从字义上理解,定拍的英文叫Pacemaker,可译为“起搏器;领跑者”,比如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冲,然后经过导线的传导刺激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心脏起搏器的脉冲发射频率就决定了整个心脏跳动的频率。
其次,确定瓶颈工序和定拍工序的角度和目的不同
瓶颈工序通常是从影响企业整体产出的角度出发,识别出瓶颈,目的是通过想尽办法进行优化,提高瓶颈的产出,从而实现企业整体有效产出的最大化。比如在100个生产工序中,只要存在一个工序效率低下,那么其他99个工序的努力都可能解决不了整体进度落后的问题。因此,抓住瓶颈工序,不断予以改善,从而企业整体提升产能。
定拍工序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确定好定拍工序,主要目的是与客户的需求节拍步调一致,定拍工序按照节拍(“生产节拍”的概念请参考之前的原创文章)生产刚好能满足客户需求,不多生产,不少生产,不提前生产,也不延后生产。比如客户需求是每天8个产品,定拍工序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定拍工序就决定了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最后工序,如总装工序就必须每个小时生产出一件产品,这样才能正好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下图案例所示:根据客户需求和有效工作时间,计算得到生产节拍为60s,原物料经过制程1至制程6可完成成品出货。
经过案例中的数据,我们得知:在6个制程中,限制整个流程最大产出速度的制程也就是CT最高的制程,即制程2,CT为61s,因此制程2为瓶颈工序。瓶颈工序的确定是通过对比不同制程的CT而得到的,此时,只要通过改进制程2便可以提升整体有效产出,而改进其他制程,无法提升整体产出。当前的生产模式中的6个制程为连续流,而制程1为定拍工序,生产节拍决定了定拍工序必须以60s的速度生产一件产品,这样才能正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瓶颈进行优化,降低到小于等于60s,这样才能正好满足客户需求。
再次,选定瓶颈工序和定拍工序的规则不同
瓶颈工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生产能力不足而限制了下游工序的生产,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反之,当提升该工序的生产能力后,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就会增加。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整个流程中,总会存在生产速度最慢的工序,即瓶颈工序不会消失,旧的瓶颈解决,新的瓶颈又产生,也就是新的制约整个流程生产能力的工序又会产生,也就是新冒出的瓶颈工序。这就是说瓶颈工序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动态的,可能“漂移”,并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或对应的改善效果。
如下图所示,上述案例中的制程2通过优化,CT降低到了50s,那制程2将不再是瓶颈,但并不意味着瓶颈消失了,而是制程4成了新的瓶颈,想要进一步提升整体有效产出,就要继续优化制程4了。因此瓶颈永远存在,且会发生“漂移”。
定拍工序是在价值流改善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在实现拉动生产等精益的过程中才会用到的。如果典型的推动式生产,可能根本不存在定拍工序的概念,或者即使叫定拍工序,但实际也并不是发挥着定拍工序的作用。而在价值流改善过程中,设定定拍工序的主要原则是从成品向上游工序倒推,倒推到不能再以连续流的方式向前连接的工序为止,这个工序就是定拍工序。也就是说定拍工序可能是价值流最终末端的成品总装单元(如下图第一种情形),但也有可能将更上游的工序作为定拍工序,如果是这样的话,必须以从该工序向后到完成成品为止,是连续流(如下图第二种情形)。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知道了瓶颈工序和定拍工序的区别,那么根据企业的生产模式确定好定拍工序和瓶颈工序之后,它们的关系可能会有三种情况:瓶颈工序在定拍工序的上游、瓶颈工序与定拍工序重合、瓶颈工序在定拍工序的下游。那么这三种情况会对企业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以及我们要如何应对呢?请关注优制咨询后续原创好文。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精益生产咨询师赵佳先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