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是职业人的重要职责也是必备的技能,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也是职业人的价值所在,本系列有关问题解决的文章将和大家系统分享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逻辑步骤、方法和工具。而有效解决问题首先是从把握问题开始,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问题呢?要正确的把握问题则要正确的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问题的类别和区分问题的优先级。
理解问题的本质
- “问题”这个词对我们来讲一定不陌生,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 “近一段时间产品的合格率下降了”
- “车间的小李提出离职了”
- “联动包装线运行不稳定,经常出现小停顿”
- “难以招聘到足够数量的员工”
…
甚至可以说“今天中午吃什么?”也是个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问题呢?如果我们观察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再想想我们平时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我们会发现,所有所谓的”问题“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问题”都需要我们“决定如何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也就是所谓问题是我们必须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实施去解决的事情。仅仅如此看待问题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理解何为问题的本质。而问题的本质就是期望与现状存在落差,落差就构成问题的严重程度。
明确问题的类别
问题的类别不同,解决问题所追求的策略也不同。从追求的目的和问题显化的时间两个维度可将问题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恢复原状型问题
这一类别的问题不良的现象已经全部显化,且现状相对以往原本的状态呈现了落差,如“单位生产成本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0%”,“产品合格率相对上个月下降了10%”等。此类问题解决的目的是恢复至以往正常的状态,因此此类问题的解决思考方式是从现状和以往的落差寻找原因并产生解决策略。
2.防范潜在型问题
此类问题目前并无大碍,不良也未显化,但将来可能会发生不良状态的现象,如“维持生产成本不上升”,“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和隐患”。由于不良的现象尚未显化,因此,此类问题解决的目的维持现状。
3.追求理想型问题
此类问题目前没有重大伤害,但是现状未满足期待的状况,因此把它视为问题。如“单位产品包装成本下降7%”,“营业额提升10%”等。这类问题将现状和理想的落差是为问题,因此此类问题的解决思考方式是找出制约现状到理想落差的制约因素并产生解决策略。
区分问题的优先级
如果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那么先从哪一个着手呢?作为职业人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养成先区分问题的优先级,再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确定问题的优先级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从问题的“紧迫性”和问题的“重要性”两个标准入手。
应用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定优先级的基本的原则是,优先解决高重要性和高紧急型的问题。相反的,重要性低和不紧急的问题则延后解决。不过,如果有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则最好尽快处理。确定优先级时有以下两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1.重要但是不急迫的问题存在一拖再拖的危险,由于这种问题不需要立刻做决定或者采取行动,因此你虽然一直将它放在心上,但总是被一些低重要性且高紧迫性的问题缠身,结果就忽略了处理高重要性且低急迫性的问题。2.对于防范型问题,由于不良尚未显化,因此经常被评价为不重要不紧迫,然而这是因为我们对这一类问题缺乏充分的了解决定的,因此在评价前要对这一类问题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及其对我们组织的不良影响做出充分的判断。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精益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