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一项重要的职能是作业测定,所谓作业测定指的是较佳作业方法固化后,我们需要了解较佳方法所要的人力和设备时间投入,为以下管理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 计划管理:依据产能和人力编制排产;
- 绩效考核:作为员工技能和努力程度的考核基准;
- 员工资质认证的重要参考指标:作业效率认证的必要条件;
- 成本核算的先决条件:核算产品生产所需设备和人工标准成本的依据 ;
- 人员和设备的需求测算的前提:根据销售需求测算人员和设备需求量的基础数据;
- 工作方法评估的参考指标:对比不同作业方法优劣的重要考量指标;
以上活动是精益车间生产与运作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作业测定是精益车间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
在精益车间生产与运作管理过程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在做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管理;在产品量产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秒表直接量测作业时间,但是在量产前前我们无法直接测量;我们可以应用秒标法测量产品在量产阶段的标准工时,可以应用预置时间标准法测量未量产产品的标准工时;可以采用合成法测量复杂产品的标准工时。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精益车间秒标法、预置时间标准法和合成法的应用过程。
一、 用秒标法测量标准工时
1、 准备测量工具:秒表、时间记录表、记录笔
2、 选择测量对象:选择熟练度中等偏上的员工;作业人员熟练程度中等偏上表现为:能够担任高精度的工作、可以指导他人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对作业流程、机器和工具的使用等非常熟悉,且操作十分有效、动作迅速且正确。
3、 选择正常的生产条件,正常的生产条件包括:
1) 机器设备运行良好
2) 工模具齐备
3) 原物料供应顺畅
4) 人员配合到位
5) 环境等因素符合要求
4、 划分作业单元:
1) 在不影响精确观测记录前提下,每一操作单元的时间越短越佳。经验表明每单元的时间必须在2.4秒以上(太短无法记录)
2) 将人的操作时间和机器工作时间分开。机器工作时间一般不会出现波动(可减少测量次数),只需记录人操作的时间
3)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要分清,使每个单元得以准确地测定
4) 规则单元与间歇性单元要划分清楚
5) 材料搬运时间应与其它单元分开
5、 确定测量次数:测量次数应符合统计学对样本空间的要求,对于作业周期长、作业频次低的产品可适当减少测量次数
6、 剔除异常值:根据统计原理可知,单个数值在数组的均值正负三个标准差内为正常值,否则为异常值,需要剔除
7、 计算标准工时: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获得作业时间;但在作业过程中,随着作业时间的延长,作业人员会感到疲劳,作业速度会下降;同时喝水等维持胜利体能的必要活动也要时间;在此我们需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宽放比例,在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作业时间*(1+宽放比例))
二、 用预置时间标准法测量标准工时
1、 常用的预置时间标准法有MOD法、简明工作因素法和MTM法,各方法都设定了基本动作和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
2、 预置时间标准法的实施步骤
1) 选定具体的预置时间标准法,如简明工作因素法;
2) 将作业方法分解成具体的作业动作;如需要行走5100米,根据简明共做因素法可知每步行走0.75米;计算可得需要行走6800步;
3) 找到动作对应的时间;如简明工作因素法认为每走一步需要0.6S
4) 根据动作次数和单次动作时间计算作业时间:如:根据简明工作因素法,走5100米需要6800步,每步0.6秒可知:需要行走4080秒,即68分钟
5) 同样,作业工程中会有疲劳和胜利活动,给出宽放率并计算标准工时,方法与秒标法一样
三、 用合成法计算标准工时:
1、 先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基准作业单元:如将漆包线绕制成线圈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起头、绕一圈线、收头和驳接四个基本作业单元
2、 测定各基准单元的作业时间:可应用秒标法直接测量,也可应用预置时间标准法测算;假设以上四个单元测定的时间如下表
序号 | 作业单元 | 作业时间(秒) | 备注 |
1 | 起头 | 120 | |
2 | 绕一圈线 | 1 | |
3 | 收头 | 80 | |
4 | 驳接 | 160 |
3、 计算作业过程基准作业数量,并根据基准单元算出作业时间;如:某线圈有1500圈,由于线长有限,中间需要驳接三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以下信息:
序号 | 作业单元 | 作业时间(秒) | 作业次数(次) | 累计时间(秒) | 总时间(秒) |
1 | 起头 | 120 | 1 | 120 | 2180 |
2 | 绕一圈线 | 1 | 1500 | 1500 | |
3 | 收头 | 80 | 1 | 80 | |
4 | 驳接 | 160 | 3 | 480 |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精益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